聽寶寶說話:幫助0~6歲幼兒建構一顆好用的腦袋!
(上篇)
- 博客來連結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99127
這本書雖然出版了一段時間,不過書上的內容仍是很實用喔。作者是周育如副教授,現任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的系主任,主要研究領域為認知神經科學、認知發展、社會情緒發展、兒童心智理論、親子言談、親子互動。
書裡面總共分為8大部,分別為:基本概念、生理發展、認知發展、語言發展、社會情緒發展、教養理念、觀察與管教、疑難雜症篇。
因為內容很多,再加上羿潔老師的碎碎念(藍字的部分),所以會分成上下篇來介紹喔。
以下節錄幾個羿潔老師覺得很不錯、很重要的內容:
第一部基本概念
✪人一生發展變化最快的就是0~6歲這時期,有研究指稱到了6歲左右,孩子大腦突觸的連結會達到80%左右 ➡所以呢,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早療的重要性,早療的黃金期在0~6歲!
✪孩子長得好不好,除了會受到遺傳的影響之外,再來就是“環境的刺激”以及“教養的品質”,而且爸爸對孩子的影響跟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唷➡所以爸爸們千萬別把教養的責任全部都丟給媽媽
第二部生理發展
✪寶寶睡過夜要有生理條件的支持,不是狠下心強制訓練就可做得到。
✪寶寶哭到底要不要抱? 因為哭泣是孩子在傳達自身的狀況,所以合理的做法是,當嬰兒哭泣的時候,爸媽應該要去回應他,但回應並不是只一哭就抱起來,父母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需要去回應他
➡羿潔老師知道有一段時間很流行「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」這個學派的教養方式,但老實說有些觀念並不是很正確,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親子天下的這篇文章,裡面會有一些說明
站在語言治療師的角度來看,哭泣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,當父母刻意的去忽略孩子哭泣的行為,那麼孩子學到的就是哭泣是一種沒有用的方式,久了雖然小孩就不哭了,但同時他也在減少與外界溝通的頻率,這對語言發展是不好的影響,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不理會孩子!
✪ 6個影響孩子腦部發展的因素:遺傳、身體活動、飲食、探索與藝術、關愛和學習。 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決定孩子的智力、情緒和性格。
➡雖然看起來好像是老生常談,但這些的確都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,除了遺傳沒辦法控制之外,其他的因素都可以透過後天的改變來改善,尤其是現在的小孩被保護得很好、又都生活在狹窄的空間裡面,常常活動的不夠多、吃得又不夠營養,難怪有狀況的孩子每年都在增加,建議各位家長盡量每天都帶著孩子去動一動跑一跑,多吃高品質的蛋白質&減少糖分的攝取,鼓勵孩子去挑戰探索新鮮未知的事物,製造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去思考去應用。
第三部認知發展
✪孩子不專心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:
✔成人過度期待
✔學習內容不適合孩子
✔睡眠、營養和運動不足
✔3C產品的危害
➡現在的小孩好像普遍都有不專心的問題,書中有提供了“注意力缺陷及過動症的診斷準則”以及“注意力檢視量表”,這邊羿潔老師也提供一個網站讓家長們可以自行填寫進行線上評估,但跟大家強調一下,不論測出來的結果是如何,只要有疑慮最好還是問醫生比較好
✪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心理學家加德納(Howard Gardner)提出的,主張人類至少有9種主要智能,除了IQ測驗中常測量的邏輯數學和語文之外,還有空間、音樂、肢體運動、人際、內省、博物以及靈性智能。
多元智能理論對父母最大的提醒是:不要只注意孩子在學業或是紙筆考試上的表現,要多觀察孩子在數理及語言以外的智能形式,並盡可能給予發展的機會。
➡只能說目前現階段的教育還是只注重學業成績表現,但家長們除了分數之外可以再多看看孩子另外的優點,學業成績不代表一個人未來的發展。另外也提醒家長,用孩子的優勢能力去帶動較弱的能力,比方說孩子的肢體運動能力較佳,在學寫數字的時候,可以讓他用屁股寫字的方式,搞不好會比用筆寫來學速度快的多喔
第四部語言發展
✪閱讀並不是一件「自然而然」就能學會的事,需要大人適切引導,才能培養幼兒該有的閱讀能力。親子共讀的2大重點:口語輸入的品質、文字概念的引導。
➡文中提到的CROWD原則就是羿潔老師碩士論文中所使用到的對話式閱讀技巧,除了這五種不同的提問方式之外,家長們也要好好運用PEER的共讀技巧(P-Prompt、E-Evaluate、E-Expand、R-Repeat):父母去提示(prompt)兒童命名圖案以及討論故事的內容,評估(evaluate)兒童的回應,透過重複孩子所說的話並加入新的資訊來擴展(expand)兒童的句子,以及鼓勵兒童覆誦(repeat)擴展後的句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